原标题:来长沙莫看日出了,看些真正的古迹吧
文|枬子
孩子的大学同学来长沙游玩,我去接站,问起他想去些什么地方,回答颇令我意外。除了那些常规的“拆旧换新”热门景点外,竟然还有岳麓山看日出、万家丽看日落、米粉街长沙墙打卡。作为一个在珠峰和梅里雪山看过日出,在青海湖跟华山看过日落的人,实在不理解外地人何必要到长沙来看日出日落。你在任何一个城市都可以择一高处看。尤其那堵墙,就是极普通的砖墙,还是新的,上面刷了长沙二字,看不出打卡的意义在哪里。前些天去韭菜园访友,特意去看了那堵墙,大热的天居然还有几十个年轻人在排队拍照。
上月故事长沙有篇《长沙人的50个至暗时刻》,有一条是:“外地人问长沙除了岳麓山、橘子洲头、省博外还有哪些好玩,长沙土著居然答不上来”。
说起旅游,每个人的玩法都不同,我年年出门旅行,到陌生的城市,除了看博物馆外,就是四处探访当地的古迹。其实长沙还是有一些不错的古迹的,下次再有外地朋友问,就请把这个系列的文章摔得他脸上。
所谓古迹,首先要古,至少百年以上吧(长沙好东西不多,也会讲些民国时期的古建,毕竟也有八九十年,物以稀为贵嘛);其次要基本保持原貌,不讲那些修复多次的西贝货;三是可以随便看,没有被围起来,且不收费,比如长郡中学内的韩玄墓和政治干校内的古墓,外人不能随便进出,就不讲。
今天先讲古塔。塔,本是佛教的传统建筑,佛教源于印度,塔也是从印度传来的。起初用来供奉高僧和佛的舍利子,但传到中国之后,与本土的土木阁楼式建筑形式融为一体,在以印度塔为原型的基础上创造了属于自己独有的风格。塔的功能形态也趋多样化,从单一寺院佛塔演化为遍布全国的风水塔、镇妖塔、文塔、瞭望塔等。
国内保存下来,相对完好的有2000多座古塔,我去别的城市旅行,第一件事就是在地图上找塔,然后一个个去看。好多塔都是城市的地标,保护得极好。像苏州的北寺塔,是老城区的制高点,政府甚至做出规定,姑苏区内所有的建筑都不能超过北寺塔的塔高。
长沙古城原本也有塔,可惜大多不存,史料记载铁佛寺的唐代铁塔在清时毁于战火。我记得小时候在某条老街看到过一座塔,具体位置不记得了,应该是在老东区的街巷,娭毑告诉我说是座惜字塔,1980年代以后就不见踪影了。
目前的长沙内五区有三座塔,两座在岳麓山,一座在开福区。
岳麓山上最有名的自然是隋舍利塔,很多人都以为这是座隋代的塔,其实是后来重建的,位置在清风峡南侧,爱晚亭右前方。
相传隋文帝杨坚为感戴僧尼智仙抚养之恩,诏令在全国各处名山建佛塔以藏舍利子,岳麓山这座塔建于隋仁寿二年(602),五代时被毁。民国初年,麓山寺僧寻得遗址将塔复建。1957年修整时,在塔外加修石护栏。
百度百科上说这座塔文革中再遭破坏,但我1970年代去爬山时还见过这座塔,稍显破旧但基本完好,那时候我不到十岁,贪玩,曾经爬到塔顶上,被那个圆顶摁(音ngen3,本字不明)哒小鸡鸡,当时痛得要死,所以印象深刻,姑且认为它是一座民国时期重建的塔吧。
这座塔不高,也就三米左右,用花岗石构成,外形酷似一僧帽,分三层,底层为塔基,作须弥座式,四角作芭蕉叶形,浮雕力士像;中层以整块花岗石琢成圆形,两端收分似纺锤;上层为一僧帽状石,塔的前方竖花岗石碑一通,碑正面刻"隋舍利塔",碑阴刻"共建菩提"。
岳麓山的另一座塔是五轮塔,民国时期建的,毁于文革期间,但原址存有大部分构件。我小时候在山上看到过散落一地的建筑构件,2002年按原貌修复。至于有多少部件是原来的就不好判断了。
五轮塔的形状蛮有意思,分五层,由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半圆和圆点等五种几何图形构成,造型奇特,极为壮观,塔身每一层都有金书梵文。
五轮是指地、水、火、风、空,其形即地方、水圆、火三角、风半月、空圆点。意为世界由地水火风空构成的佛教思想的体现。
这种形式的佛塔,在中国,只有岳麓山这一座。何况它同时还是北伐阵亡将士纪念塔,虽不能说是古建,还是有看一看的价值。
五轮塔老照片,图源《老照片中的长沙》
开福区的那座其实也是在乡下,叫植基塔,在以前的霞凝港附近。三十多年前我有个工友住霞凝,有一年农忙时节我去他家帮忙,看到过这座塔,破破烂烂的,还略有些倾斜。
我问他这塔叫什么名字,有什么故事,他也搞不清,只知道老人家讲是清光绪年间,当地的李姓大户建的。
前几个月我开车去湘阴左宗棠故居,沿着芙蓉路一直向北开,忽然瞥见右手边矗立着一座高塔。我很好奇,特意拐进去看。是座六边形五层石塔,有十来米高,各层出檐,檐角上翅。顶部以宝瓶作饰,上窄下宽,典型的文笔状。看了下说明,是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修建,因当地叫做植基村得名植基塔。二层拱门上方上镶“李继述堂修,光绪丁酉岁”。
我有些疑惑,这塔看起来眼熟,很像以前霞凝的那座塔,又不在原来那地方,还显得比较新。就打了个电话给以前的同事询问,人肯定说就是以前他家附近那座塔,这些年修路搬迁过两次,才到了现在这地方。
如果搬迁过程中没有伤筋动骨,那这座光绪年间的塔就是长沙内五区最古老的塔了,也是唯一一座清代的古塔。交通也算方便,就在芙蓉北路与青竹湖路交叉处,路边正在修地铁一号线的延长线。
外地自驾的朋友来长,我推荐的首选自驾旅游地是望城,除了铜官窑(当然不进古镇景区,而是去窑址和博物馆),就是茶亭的惜字塔,也是我要向大家重点推介的塔。
国内有名的古塔很多,像苏州虎丘塔、应县木塔、开封铁塔、大理三塔都很有名,历史也更悠久,但我偏爱茶亭惜字塔,因为它跟自然环境结合得最好。不算路过,光是为了看不同季节的塔,我就去过四五次茶亭。
这是一座清代惜字塔。惜字塔,古时是用于烧毁书有文字的纸张的地方,是古人“敬惜字纸”理念的体现之一。古人认为文字是神圣和崇高的,写在纸上的文字,不能随意亵渎。即使是废字纸,也必须诚心敬意地烧掉。
《二刻拍案》卷一开篇诗曰:“世间字纸藏经同,见者须当付火中。或置长流清净处,自然福禄永无穷。” 史载惜字塔始建于宋代,到元明清时已相当普及。惜字塔通常建造于城镇街口、书院寺庙之内、道路桥梁旁边。有些大户人家亦在自家院内建有惜字塔,长沙惜字公庄的街名由此而来。
这座塔因塔上生树,树塔共生而闻名遐迩,据考证:该塔建于道光十八年(1838)。塔高12米,五层,呈六边形,花岗石砌筑。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塔顶被雷击毁,尔后因飞鸟栖息,鸟粪中残留的树种留在了塔顶,长出一株朴树,经年岁月,树根经塔缝不断向下,已经扎到了塔底的土壤深处,小树也变成了大树,根系穿过塔身,直至塔基,生长茂盛,现树高六米多,形如华盖,成为奇特的塔树共生珍贵景观。
我1990年代初就看过这座塔,随着塔顶古树的不断长大,树根已将塔身的花岗石胀得有些开裂,周围环境也不好,可惜当时没有手机,没留下照片。前些年再去发现维护得很好,塔身和地面整修过,石块严丝合缝,结构非常完好。
去年又去,发现连路都修好了,还贴心地建了个小型停车场。沿芙蓉北路向北走,看到茶亭镇路牌右拐进去,大约两公里,沿途都有指示牌。
放上一些不同季节和角度拍摄的照片:
据说塔树共生这种奇观在我国仅此一例。这个看法有些武断,至少我就在安化看到过一座,不过规模不大。严格来说应该是塔基本完好,树也枝繁叶茂,且树龄在100年以上的塔树共生景观,国内仅此一例。
安化大福镇惜字塔
长沙境内据不完全统计有二十来座塔,基本都在周边乡下(长沙县、望城、宁乡、浏阳),大多是文塔或惜字塔,取“培文风”“惜字纸”之意,形状大多高瘦如笔状。由文人乡绅集资在城外的河边山头等风水佳地修建,以保佑这里的文人能够金榜题名。清光绪《浏阳县志》中说:“塔起于西域,盛于唐,而阴阳五行家又谓其高耸秀拔如文笔状,置之得地可以助形胜,培文风。”
这些塔我都没去看过,欢迎大家补充。从网上找了些图片,形状均为笔形,看不出是不是后期重建的。图一为望城区的,图二为长沙县的,图源:网络。
左起望城区靖港镇的复兴塔、东城镇的文星塔、杉木桥的惜字塔。
左起长沙县开慧乡的飘峰塔、青山铺镇的天华塔、北山镇的洞泉冲塔。
作者介绍
枬子,文革初期出生于长沙,做过工人、会计、财务总监。现为资深高级会计师。
▼本月独家冠名
☝点击以上图片直接购买好韵味的本式月饼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