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 (中国水墨纸 、绢本 ) 也称为字画”。收藏时无论装裱与否,时间久了加之保管措施不当,损坏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那些未经装裱的书画 ,保管的难度会更大 ,既使保管条件较好没有出现损坏 ,但时间长了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 、局部残缺和污染等现象。怎样才能有效地避免损坏现象的发生呢? 以下分四个方面与同仁们探讨 :
一、 装裱在古旧书画保管中的作用
古旧书画有传世和 出土二种 ,因其尺寸不一 ,装裱后的书画有卷 、轴 、册 、片等形式。书法与绘画同源异流 ,各有千秋 ,其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书画无论是新还是旧,一般多是书绘在单层纸、绢、绫上 ,由于纸、绢的质地纤
薄、柔软易于破碎 ,且墨和颜色又是用水来稀释 ,因此干后画面多数褶皱不平 ,墨色浮于纸绢之上 ,如不尽快的进行装裱 ,存放久了不仅有破损和掉色之忧 ,而且也不便于展示和欣赏。为了改变这种不利的状况 ,我们的先人发明了书画装裱 ,装裱工艺的出现不但对单层纸绢画心起到了保护作用 ,延长了书画的寿命 ,而且还便于展示 、欣赏和研究 ,同时对书画也起到了进一步的装饰作用 ,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现今能看到的许多传世书画珍宝 ,大多数都进行过装裱 ,有的还几经揭裱和修复才得 以保存下来 ,如果没有这门悠久
的传统技艺 ,那些百年以上或是更早的书画珍 品是无法流传到现在 ,如 《簪花仕女图》、《捣练图》、《清明上河图》等。这些文物虽然年代久远 ,但却能流传至今 ,原 因是多种多样的,妥善的保管功不可没 ,但最重要也是最关键和最直接的一点 ,那就是它们都过了精心 的装裱 ,其中有些书画还几经揭裱和修复 ,才得 以保存下来 ,因此书画无论是新还是旧 ,唯有装裱才是长久保存的保证。因为书画一经装裱后会在画心四周都镶 ’有绫 、绢边 ,背面又有复背纸加固 ,可以防止尘土和其它有害物的侵蚀 ,免受紫外线 的损 害 ,避免了存取过程中用手直接触摸画心的现象。同时还对书画作 了进一步的装饰 ,不仅有效地保护了书画 ,又便于展示和欣赏 ,对于书画的长久保存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
二、适宜的存放环境是书画延年的保证
书画多是书绘在单层纸绢之上 ,虽然经过 了装裱 ,得到了进一步 的保护 ,然而对于长期保存还是不够的 ,还需要 有适宜的存放环境 。纸和绢 、绫虽然不怕水 ,但长时间浸泡也是不行的 ,相反过份干燥也不利于书画的保存。纸绢一般多以楮素质材料为主 ,而楮素之力有限 ,温湿度的变化过大 ,对于书画的长久保存十分有害,因此必须将其控制好,使其恒温恒湿 ,使纸绢纤维长期地保持在一种稳定的环境之中避免温湿度经常反复 ,出现湿涨 -干缩的现象 ,破坏纤维 的纫性 ,因此必须为书画创造一个适宜 的保 存环境。 .书画存放时 ,一般分类码放 ,不要重叠压放 。特别是卷轴书画,一定要存放在有隔层 和抽屉的柜子中单层摆放。存放书画的柜子最好选用木料制作 ,不要用金属或是塑料制品来代替 ,材料具有通风透气的功能 ,同时还能适量吸收少量水分的作用,有利于书画的保管 。金属或塑料制品则不同,如室内与室外温差过大,温湿度暂时失去了平衡,箱柜中容易产生蒸汽 ,如空气流通不畅 ,蒸汽会吸附在箱柜壁上 ,积蓄到一定的程度,它们会顺壁流
下 。形成积水 ,打湿下层书画 ,顶部的水也会滴下打湿书画的上部 。书画库 的温度应保持在 15— 18c=之间 ,干湿度应保持在 60%左右 ,做到恒 温恒湿。否则一旦温湿度失控 ,温湿度过高 ,纸绢因亲水性较强 ,能吸收大量水分 ,而细菌 、霉菌喜欢温暖 、潮湿的环境 ,同时这些材质又为它们提供 了丰富的养料 。一旦时机成熟吸附在书画表面上的细菌、霉菌 ,因有了充足的水分和
养料 ,就会不断地迅速繁殖。它们的腐蚀和破坏作用是由代谢产物造成的 ,大量生长和繁殖的过程就是书画霉变、受腐蚀 的过程 。温湿度过低也会对纸绢 ,虽然有利于抑制化学反应和微生物生长 ,但会造成书画材质收缩、变形 、开裂 ,出现脆化现象。因此强度降低柔性减弱 ,形成翘曲或镶缝开裂 ,使纸绢纤维极易折断 ,甚至出现成 片脱落的现象 。
三、存取规范是减少损坏现象的关键
古 旧书画多数历经几 十年或百年以上的时间 ,虽然未有残损 ,伴随着岁月的流失 ,也会出现程度不 同的老化现象 ,尽管经过 了精
心的装裱 ,但还是不够 ,要想长久保存下去 ,日常的养护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纸绢之力有限 ,有些书画表面上看十分完整结实 ,而实际却是相当的脆弱 ,使用过程 中,存取时稍不注意 ,很可能对书画造成一定的损失 ,因此工作中万不可掉 以轻心。这样一来就要求从事此项工作的人 ,除 了加强责任心以外 ,还要不断掌握和提高这方面的专业技能 ,方能有效杜绝损坏现象的发生 。
四、古字画脱酸保护是延长纸张寿命,避免纸张老化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古字画的原材料是由纸张构成的,同时纸张中残留的木素易被氧化和水解生成酸性物质和发色基团;酸法制浆及漂白过程中残留的微量氯化物加速明矾对纸的变质等多种因素导致纸张酸化;严重影响古籍纸张的耐久性,降低古籍的保存寿命,如果PH值都在4.5以下,处于严重酸化状态。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古籍修复就要注重纸张脱酸这一重要环节。
脱酸是指用碱性物质中和纸中酸的过程。它通过向酸性纸张施加碱性化学品来降低其酸性,并使纸张的pH值高于中性(>7)以延迟酸性纸的劣化。
脱酸技术是当前保存某些酸性纸文献原件的一种选择,这是由于它确实可以去除破坏纸张纤维素分子链的最大危害因素——酸。还有一些研究表明,脱酸也可以阻止纤维素的氧化降解,纤维素的氧化降解同样使纤维素长链被打断,使聚合度下降。通过脱酸处理,还可以在纸内残留一定量的碱性物质,可显著地稳定纸张的主要化学成分纤维素,防止纸张变得脆弱和易碎。这种稳定性减缓了纤维素分子中的长链被切割的酸水解反应,从而能够保持其链长,使纸张的强度比有酸的状况下维持更长的时间。有文献指出,经脱酸后的纸质文献,在良好的保存环境中,可延长其寿命约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