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怀古诗中,有经过名山大川而怀古的作品,也有经过名胜古迹的作品,还有一些是经过他人故居的作品。
方回《瀛奎律髓卷三怀古类》中,有这样几首五言律诗,都是晚唐诗人经过他人故宅有感而作。
一、晚唐崔涂《过昭君故宅》
以色静-胡尘,名-还异-众嫔。免劳-征战力,无愧-绮罗身。骨-竟埋-青冢,魂-应怨-画人。不堪逢-旧宅,寥落对-江滨。
方回点评:
只第一句已感慨,青塚之句本非奇异,第六句一唤醒,并第五句亦精神,魂应怨画人,妙甚妙甚。
以色静胡尘,是对于王昭君以弱女子之身,换来和平的评价。以色评价女子,现代人看起来总归有些不尊敬。
前6句,评价王昭君,并简述了他的故事。王昭君一女定边疆,名声与其他嫔妃不同。免了将士征战之苦,无愧于自己,更无愧于天下。去世后,在一片枯白中,只有王昭君坟上长出青草,而她至死是不是还在怨恨画师毛延寿呢?
尾联回到现实,昭君故宅在江边,行人稀少而又冷落。言外之意,世人对于王昭君这种有功于社稷和民生的人,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前6句,是叙事和评价,尾联转为写景,景中有言外之情。
二、晚唐吴融《题豪家故池》:
岁久无泉引,春来仰雨流。萍乾黏朽槛,沙浅露沈舟。照影人何在,持竿客寄游。翛然兴废外,回首谢眠鸥。
方回评价说:
第五句最感慨,谓其家歌舞之类今安在哉
这首诗可以和《过昭君故宅》比较一下。《题豪家故池》前二联都是写景:泉水不来,只有雨水聚集,因此浮萍干枯,栏杆腐朽,沙岸水浅,池中沉没的小舟也露了出来。
颈联情景相融,水虽然浅,仍然可以倒映人影,可是物是人非,如今只有客游于此的诗人在此处持竿钓鱼。
诗人感概之际,又超脱于兴亡,索性与旁边鸥鸟为伴。吴融去世三年,大唐帝国就灭亡了。所谓的“翛然兴废外,回首谢眠鸥”,是一种无奈的故作姿态。
三、晚唐杜荀鹤《经废宅》
人生当贵盛,修德可延之。不虑有今日,争教无破时。藓斑题字壁,花发带巢枝。何况蒿原上,荒坟与折碑。
对于这首诗,方回点评说:
荀鹤诗首首相似,定是颔聨,作一串景联体物。
前两句是说教,意思是,人生命运处于上升曲线时,要注意修养自己的德行以延长这个曲线。如果不考虑以后,最终总有衰败的时候。
今日之废宅就是明证,颈联写景,描述废宅的残破:题字的墙壁上,长满藓斑。开了鲜花的树枝上,鸟儿已经搭建了巢穴。
尾联还是写景,更近一步,说此处不但已经久无人烟,连上坟的人都没有了,所以坟墓都荒废、石碑都折断了。
古人很重视祭奠祖先,如果无人上坟,意味着这家人已经绝后,或者背井离乡了。
四、晚唐于武陵《过侯王故第》
过此一酸辛,行人泪有痕。独残新碧树,犹拥旧朱门。歌歇云初散,檐空燕尚存。不知弹铗客,何处感新恩。
这首诗方回说作者也是杜荀鹤,不过一般认为作者是于武陵。方回点评说:
第六句,即刘梦得旧时王谢燕之意也。犹浑厚未露,至尾句,则全是梦得燕句意,宾客皆何所往乎。
第一联照应题目中的过字。经过此处,令人感慨,为什么要流泪呢?因为这首原先贵族王侯的居处。豪族如此,何况平民百姓,生活岂不是更加艰苦。
中间二联写景,景中有情,独残新树、犹拥旧门,歌歇云散、檐空燕存。树是新的,门已经残旧。歌舞升平如烟云散去,而就是王谢之燕尚存,只是物是人非了。
最后一句感慨,最有空有一身本领和抱负的人才,又能在何处可以施展呢?只能眼看着大唐王朝一天天衰落,早晚有一天和这个残破的侯王故第一样。如何不潸然泪下。
结束语
这四首诗,都反映出晚唐的衰落,有兴亡之感。
第一首写王昭君,反映有功之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第四首诗《过侯王故第》,写有才能的人无法报效国家。
第二首《题豪家故池》,则是另一首心境,反正也无可奈何,不如超然世外得过且过吧。第三首《经废宅》真是无药可救了。
这四首诗,和昨天说的李群玉《经费拾遗所居呈封员外》对比,虽然都是写故宅,但完全是两种心态。
结束时,作诗一首为今天作业,《过李鸿章合肥故宅》:
半面淮河路,曾为李相居。王侯入尘土,鸟雀戏庭除。误国由谁始,操舟何所如。忠奸有臧否,青史后人书。
@老街味道
瀛奎律髓07卷三怀古类,李群玉怀古诗如何用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