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新时代 新征程 新万全#
据史料记载,万全右卫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卫城地处张家口市区西北翠屏山长城脚下,北依野狐岭,南濒洋河,扼坝上、坝下咽喉,整个卫城坐北朝南,偏东约5度,城西南角和东北角内缩,规制略显菱形。城墙东西长880.4米,南北深880.7米,周长3522.2米,高12米,占地面积0.78平方公里。卫城开有南、北二城门,南门名曰“迎恩门”,北门为“德胜门”。南、北建有两座瓮城和东、西建有两座翼城,南、北瓮城建筑采取了“城套城(关城套瓮城)”的形式,关城分开南、北门,瓮城均只开东门。东、西翼城不设外门。
卫城建造初期,只是夯土为城,明正统三年(1438年)始用砖包。此后历代又进行了五次重修: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重修并增筑南关;清咸丰三年(1853年)重修北城墙,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重修南瓮城;民国十一年(1922年)修补西城墙,十三年(1924年)修补东南城墙。多年来,经过自然、战争的破坏和洗礼,现在卫城遗址主要保留了卫城城防体系(由2个城门、4个城楼、4个角楼、4个瓮城、城垣、马道、马面)、校场和古建筑遗址、遗迹及古民居等。2006年5月,万全右卫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万全右卫城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北方明代长城军事防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城沿线迄今保护最为完好的明代卫城和古城址,具有明代“卫所规制活化石”之称。万全右卫城城防设施完善,较为完整的保留了明代城池的历史风貌,所承载的历史集中反映了明代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活动等丰富内涵。其与张家口大境门共同构成了长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明代长城军事防御思想及城防设施建设的重要实例。
万全右卫城“轿子城”式独特的形制和建筑设计思想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具有其独特的艺术成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代表了当时的艺术审美思想。从明洪武建城到清末,它一直是坝上、坝下方圆数百里的繁华的经济贸易文化中心。万全右卫城经历了明代的戍边战争、蒙汉通商,清代裁卫设县、民族融合,以及民国的社会变革和动荡,是一座积淀着厚重历史、科学、文化、社会底蕴的古城。
延申悦读:
万全县,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灿烂的古代文化和丰富的历史遗产。万全县域,古代先后是冀、幽、燕州之地。早在新石器时代,万全境内就有人类活动,经历代沿革,至明代中叶,已有大部聚落形成。明永乐初年至清康乾时期置治稳定,农耕复兴,年景稍丰。至清代末年,已初具现今聚落分布锥形。据历史文献记载:万全县境内古城、城堡有六处即:
一、万全卫城
万全卫城(今万全城),建于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距张家口市15公里,地处古德胜口南,北靠翠屏山。当时筑有土城,明长城蜿蜒其上。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移万全右卫治于此。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砖包城墙。整个城址为棱形,城方园六里三十步。城墙高三丈五尺(约12米),有南北二门。南曰:迎恩门。北曰:得胜门。南北门上建有城楼。城内建有城楼4个,角楼4个,牌楼4个,潐楼、牌坊、玉皇阁、文庙、龙王庙、武庙、关帝庙、马神庙、昭化寺、弥陀寺、东大寺、西大寺等庙宇50余座(这些古建筑群都毁于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之中)。明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设守备驻守。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9年)重修并增筑南关。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废制卫所改置县制,万全县名一直沿用至今。1914年将县治所移至张家口市,因此,万全城又称旧治城。
清咸丰3年(公元1853年北城破碎,知县吴川如,邑绅马晋熙重修。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南瓮城三星楼毁于火,知县王锡光募款重修。1922年夏,县城遭到风、雹、雷袭击,西城城垣垛口倾倒数十丈,1924年城东南墙倾塌,城东土隍也相继塌陷数段,邑绅霍馨南捐巨款,动员大批劳力补修。解放前夕,城内建筑因多年失修大部分倒塌。“文革”时期,城楼、钟楼均被拆毀。“文革”后逐年又对城墙进行了补修。现在这座古城的城墙,垛口基本完好。对于万全卫城的保护利用,省、市、县领导十分重视,1981年,万全县人民政府将万全卫城列为万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万全卫城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来,共拨专项资金12万元,先后于1990年和1995年,两次对万全卫城进行了维修加固。文革前,故事片《野火春风斗古城》中的城门镜头就取之于万全卫城北门(德胜门)。改革开放后,先后接待了天津电视台《冯玉祥》摄制组,北京电影制片厂《哀乐江湖》摄制组。北京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小骑兵历险记》摄制组以及中央电视台、台湾电视台等单位的实地拍摄。目前,无论从万全卫城的规模、特征和保护程度来衡量,万全卫城在全省及华北地区中是现存很好的明代城堡。
二、宣平县城
今宣平堡村,在辽、金时称大新镇。金承安二年(公元1197年)置宜平县治于此,曾为北边驻兵之地。元初为宣平县城驻址,后因遭洪水,迁至辛南庄(今怀安县左卫镇西)。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废宣平县。明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重建城堡,围墙410丈,开有2门,西为德胜、南为迎恩(至今北面城墙尚存,城内街道整齐)。日伪占领时期曾为宣平乡驻地,新中国建立后一直为乡、公社驻地。
三、阳门县城
今阳门堡村,唐时为阳门城,属妫州妫川郡。。辽应历(公元961年968年)置阳门镇,属西京道大同府弘州(即今阳原西城)顺圣县(阳原东城城)。金贞祐二年(公元1214年)升阳门镇为阳门县,仍属弘州。元代废县,称阳门堡至今。古时,曾建有土城,城内树木郁郁,庙宇甚多,布局合理,繁华无比。1958年建郭磊庄大公社用木料,庙宇拆毁大半。今古城城垣只剩北城一段。1945年第一次解放后曾为第六区政府所在地。1948年为国民党阳春乡驻所,现属郭磊庄镇所辖。
四、宁县城
西汉时置宁县,并为上谷郡西部都尉治所,地属幽州上谷郡(《汉书地理志》)。东汉建武二十五年复置护乌桓校尉于宁城。因年久城址难以确考。但据《水经注》载:“于延水(洋河)东迳罡城(北沙城)南,又东与宁川水(清水沟)合,宁川水一一迳小宁故城南”。“宁县地,于延水与宁川水合是也”。《魏土地记》载:“大宁城(张家口南部地带)西二十里有小宁城。”从以上资料大体可判定宁县城的方位在东洋河以东,洋河以北,清水河以西,今万全县东南部。
五、洗马林城堡
洗马林城堡,始建于明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増修砖包,清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又修。城堡呈方形,城墙高八米,共设三个城门西、北、南门)。北门是死门,常年不开,西门称大有门(初建时为观澜门)隆庆五年重修时改之。南门为迎恩门(初建时为承恩门),后改之。对于洗马林名称的演变,当地曾有一些传说,洗马林开始叫万家村,后为古长郡、荨麻岭,最后演变成今天的洗马林。
洗马林城堡不仅是军事古镇,而且也是一个文化相当发达的地方。从明永乐年间建造庙宇,延续500余年,建有大小庙宇30处,分别有:真武庙、西大寺两进院、天齐庙、玄坛庙、河神庙、三仙庙、三官庙、南奶奶庙、南菩萨庙、老爷庙、三教寺、姑子庙、三星楼、玉皇阁、城隍庙、南观音殿、西龙神庙、文王庙、白衣庵、北菩萨庙、灵庙、东龙神庙、东大寺、财神庙、东观庙、文昌阁、水关庙、孤魂庙。目前这些庙宇大都毁于文革十年浩劫期间,保存下来的只有玉皇阁、三教寺建筑。
六、新河口城堡
新河口城堡,建于明宣德十年(公元1426年),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守备周堂増筑南关,隆庆五年年(1571年)砖包。城墙高约10米,方圆二里二百二十步,设一南门“迎恩门”。南门外修建教场,占地五亩。教场内建有演武厅台,练箭梗、挡箭壁。这些遗址于1958年均被推平成为田地。该城堡迄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了。
据史志记载:“明天启三年(公元1617年),侯大节(万全城人升任新河口守备,驻守长城边关一镇边台。由于作战英勇,战功显赫,受到明朝皇帝朱由校的褒奖”。史志记述:“侯大节屡次作战有功,战略过人,御敌有方,功加都司,堡民赖之,立祠祭焉。历升陕西省固原副总兵。”目前,在万全县文物管理所还珍藏着侯大节的钾、青龙偃月刀、四楼方格四轮剑及其它遗物(侯家谱、圣旨、衣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