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时无意挖出古墓,专家初步推断距今约1600年。
5月23日,固阳县怀朔镇补卜代村村民在耕种时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固阳县、包头市、自治区文物保护部门立即赶赴现场勘验,初步推断为北魏时期墓葬。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该墓葬实施抢救性发掘,目前发掘工作已经结束,墓葬已经被回填。这也是固阳县发现的最为完整的一处没有被盗掘的北魏古墓。
固阳县发现的北魏时期的墓室
农田里惊现“大窟窿”6月27日,记者来到固阳县怀朔镇香房村补卜代村小组,发现古墓的地方就位于村子北面的一条村道边的田地里,尽管抢救性发掘后的古墓已被回填,但在回填的地里还能找到一些破碎的青砖。
古墓发掘现场
说起2023年5月23日发现古墓时的情况,村民赵贵生依然有些激动。“当时是下午五六点钟的样子,我和我哥两个人开着四轮车去耕地,突然发现耕过的地里露出一个窟窿,我俩赶紧停下车过去看,里面比较黑,大致能看见两具人骨的样子,我知道这肯定是一个古墓,就没敢再动上面的拱砖。”赵贵生说,因为清楚村子就在北魏白灵淖儿城址外围,而且他在2016年时曾经参与过村里西南侧的一处古墓的发掘工作,所以有一定的文物保护常识,弟兄俩晚上回家后立即与村支部书记联系。
“村支书上报给镇政府,镇政府又上报到县里的文物保护部门,县文物保护中心落和平主任联系到我,让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墓葬,我们弟兄俩在地里守了一晚。”赵贵生说,第二天上午,县里和自治区文物保护部门工作人员来到村子里进行了现场发掘。
判断为夫妻合葬墓固阳县文物保护中心主任落和平介绍,接到村民上报的线索后,他立即与包头市、自治区文物保护部门联系。“最后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派专家来,共同进行抢救性发掘,前后总共开掘了十多天,根据专家们的初步判断,这座古墓为距今约1600年前的北魏时期的古墓。”落和平说。
挖掘出的文物
随着发掘工作的持续推进,一座坐北朝南的双人单室合葬砖券墓葬逐渐显露出来,墓道与墓室成“甲”字形,方形的墓室内西侧和北侧贴墙就地用陶砖垒砌两个棺床,两棺床呈90度夹角的“7”字形,两棺床上一横一竖有两具人骨,右侧放有一个木碗。墓室地面用陶砖铺砌,墓门位于墓室南墙东端,用陶砖封堵。墓室保存较好,没有发现盗掘痕迹。
墓室
十多天的时间里,文物部门先后对墓道、墓门、甬道、墓室进行了抢救性保护发掘清理。墓道内仅发现少量陶砖和陶罐残片,墓室内两具人骨初步判定为一男一女,应为夫妻合葬墓。
文物送往专业机构记者采访了解到,补卜代村曾经发现过两座北魏时期的古墓,第一次是在2016年11月,“当时我们是在文物巡查的过程中,了解到村里发现一座古墓,后来我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那个古墓经历过盗掘,我们在发掘的时候,出土了一个陶壶、一个陶罐。”落和平介绍,与之前的古墓相比,此次发掘的古墓是固阳县发现的最为完整的北魏古墓,遗憾的是没有出土陶器等更有价值的文物,据此推测,墓主人应该是平民百姓的可能性比较大。
文物保护相关工作人员对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
“墓里出土了一个木碗,一枚大泉五十铜钱,一枚铜环戒指,墓主人身上穿着丝绸类丝织品,面部还遮盖有丝织品。为避免发生氧化等文物损毁现象,现场发掘人员将两具人骨和木碗涂抹薄荷醇以后连夜打包运往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进行专业保存,等到两个月后薄荷醇自然挥发完后再进行下一步研究。”落和平说。
版权声明:本文为包头晚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记者:李亚强,李强;责任编辑:柴慧婷;初审:刘颖;终审:乌日吐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