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祝勇在《故宫的古物之美》一书中,聚焦18件故宫古物,讲述国家宝藏的前世今生。他以鲜活灵动的珍宝故事,勾勒了出一部故宫极简艺术史,再现中华文明的营造之美。
“当时故宫还没有一个文学的表达,我是特别地痴迷故宫,就写了这么一个《旧宫殿》。”2001年,他用跨文体小说《旧宫殿》开启与故宫的缘分,填补了当时国内故宫文学的空白。
如今他每日与故宫朝夕相伴,突破历史时空的界限,从关照“人”的角度,继续聚焦书写故宫:“这里面讲到大量的器物,它是跟人的生命紧紧结合在一起的,每一件物的背后都有人,写作最高的状态就是能够透过有形的东西来看到背后那个已经消失的无形的人与人的精神。”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优美古物的故事,南瓜视业专访了故宫影视所所长、《上新了,故宫》总编剧、作家祝勇。以下为祝勇口述:
(囿于篇幅,以下文字和视频为节选,完整的“古物之美”系列节目欢迎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古物”比“文物”早
把这些物质称作“古物”,而不是叫作“文物”,正是为了强调它们的时间属性。每一件物上,都收敛着历朝的风雨,凝聚着时间的力量。
“文物”这个词当然是一个科学的概念。“古物”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而且有一种审美性在里面,有一种情感的归属。 另外,“古物”这个词不是我造的,它是有所根本。
1914年在紫禁城里面就成立一个古物陈列所。古物陈列所主要是用来陈列沈阳故宫和热河避暑山庄等等这些地方清帝的文物,向公众开放陈列,比故宫博物院(1925年开放)早了11年。这个古物陈列所一直到1948年并入故宫博物院,所以“古物”这个词有它的源头。
1925年,故宫博物院成立之后,它的业务部门主要分为三个部门,就是古图文,古就是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图书、文献非常清晰,那图书和文献剩下的文物就是古物,当时也是叫古物。
青铜器原是灿烂的金黄色
有一个日本的朋友跟我说,他特别不能理解中国人为什么喜欢青铜器,给人的印象是很沉重,很狰狞、很怪异的文物,实际上他是对青铜器不了解。
【点击视频】
古物之美——青铜器就是高科技
青铜器是铜锡合金,刚铸造出来的颜色不是青苔色,而是金光闪闪的颜色。
青铜器上的文字我们称为“金文”,这个“金”主要指的是青铜器。所以我们可以想象,无论是这种被用于祭祀场面,千人万人的祭祀场面的大型的鼎,还是这种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精致酒器,其实是金光闪闪的,是很震撼的。
青铜器的器型也有很多变化。我还讲到一个盘子,也是一个酒器,里面是水纹和鱼纹。可以想像盘子里面装满了水,被阳光照射后,水波晃动,小鱼好像在里面游泳。所以看这些青铜器的时候,我们可以感觉得到设计师的那种灵巧。在那一瞬间,会心一笑,好像两三千年的历史时空被瞬间抽空了,被秒杀了。
青铜器就是当时的高科技,甚至是当时的航天飞机。铸造工艺特别地神奇,其中有一种是分铸法,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合成,分件组装,而且它的结合点非常地精密,在铸造完成后我们根本看不出来。
青铜器这种高科技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需要有庞大的经济实力和精湛工艺技术才能完成。所以鼎是国家的象征,这并非虚言。
来自2000年前的战争电影大片
周代以后,青铜器纹饰的题材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一方面是经过商周的生产力的发展之后,人的自觉性、自主性提高了,一方面仍然是敬神,但另一方面用今天的话说有文化自信了。
宴乐渔猎攻战图壶(纹饰展示图),它再现了战国时代的一场战役,而且,是一场水陆两栖作战。
原来夏商之际比较早期的时候,人面对自然觉得很茫然、很惶恐,自然的力量很神秘,打雷、地震、下雨,那个时候人就觉得很无助,所以用很大的这样的力量去跟神灵沟通。
比如说饕餮纹,也是用来跟神灵沟通的一种纹饰。但是当人的生产力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人的内心的这种自信增加了,所以一部分青铜器开始为人的生活来服务。
慢慢地,青铜器上的纹饰也发生了蜕变。比如说人可能愿意审视自我了。人就成为了艺术表现的主体,这就出现了宴乐壶上面的大量的人。当然,不是个体的人,而是群体的人。人还没有成长到可以以一个个体出现在这样的艺术形式当中。
宴乐壶记录的是一场战争。当这个壶被铸成以后,它的功能不仅仅是记录,还有着某种审美和欣赏的功能,自我欣赏、自我陶醉。所以他们在战争的水战、陆战的图形上面展现的都是人的勇猛和超凡的能力,有点像我们今天看电影大片,我们喜欢看的都是刺激的、搏击的、战争的大场面。大场面才有娱乐性、审美性,也更加展现人的自信和能量。宴乐壶上面的场景跟电影大片是一个道理。
盛唐的女性,可以大胆地表达自我
唐代是一个跨越民族、文化融合的朝代,女性可以自由、大胆地去表达自我。比如有一幅名画叫《虢国夫人游春图》,讲杨玉环的姐妹们一起骑马游春踏春的场面,旁边的女性能骑着高头大马招摇过市,非常高调地去展露自己。
虢国夫人,一般认为是杨玉环的三姐。在杨玉环马嵬坡自尽之后,杨三姐带着她自己的儿子逃跑,但是跑不掉,最后在林子里杀掉了自己的儿子,举剑自刎,但是下手不够狠,没有把自己杀死,在自己的脖子上留下了深深的一道切割的刀痕。后来她被俘获以后,脖子上的伤疤长死,让她无法呼吸,活活地憋死了。
【点击视频】
古物之美——虢国夫人游春图
在《虢国夫人游春图》的画卷上,我们看到的是奔放亮丽的场景,其实图上几个人的结局都非常悲惨。从某种意义也暗示着这样的一个丰饶的女性时代走向了终结。
随着宋明理学的出现,到宋代以后,“三从四德”又成为两性关系必须遵从的准则,对女性的清规戒律又浮出水面,而且越来越强。所以说唐代在中国古代王朝中是非常独特的,我们透过这件古物,可以看到那个时代。
宋徽宗:亡国之君的错位人生
宋徽宗不是中国古代画画画得最好的皇帝,可以说他是中国古代艺术成就最高的大艺术家之一,巅峰上的一个人物,在艺术造诣上非常了不起。
【点击视频】
古物之美——宋代皇帝的悲剧与艺术
他绘画和书法都达到了非常高的巅峰。书法他创造了瘦金体,瘦金体这个文字非常地漂亮。金朝有一个皇帝金章宗,他就非常崇拜宋徽宗的瘦金体,我们知道宋金之战,北宋是惨败,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都做了金朝的俘虏,金朝是大获全胜,那是胜利者,宋徽宗是失败者。但是从文化上来讲,宋徽宗是胜利者,金朝是失败者,因为金章宗一辈子都想学宋徽宗,都想跟在宋徽宗的屁股后面亦步亦趋,但他就是学得不到位。
宋徽宗的《瑞鹤图》,象征着他在绘画领域极高的造诣。首先他构思非常地奇巧,他画宫殿只画了一个屋顶,把画幅上更大的面积留给了天空,天空飞翔着二十只仙鹤,这二十只仙鹤姿态全都不同,又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整体,他这个构思就非常有现代感。当然了,他飞翔的姿态是通过非常刻苦的观察和训练,所以这个《瑞鹤图》既古又现代,是特别了不起的一幅绘画作品。
《瑞鹤图》,描绘了鹤群盘旋于宫殿之上的壮观景象,绘画技法精妙,图中群鹤如云似雾,姿态百变,各具特色。
另一方面,宋徽宗的命运在历朝皇帝里面是比较悲惨的一个。他被生擒活捉囚奴到了北方。他也非常希望有朝一日他的儿子宋高宗(赵构),在临安建立南宋之后会派使臣把他接走,接回故土,但他到死都没迎来这一天,最后死在北国。
他的人生非常有戏剧性,再加上他杰出的艺术造诣,所以我特别关注宋徽宗,我觉得他是一个改写中国艺术史的人。
图文编辑 | 荷娜、曾佳
更多“古物之美”的故事,请戳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