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招商分类

推荐文章

当前位置 |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

老头地摊“捡漏”,5块钱买了一块“破布”,却拍出3 .08亿的天价那些搞笑穿帮镜头,有些连小孩都能看出来,导演你过来我们谈谈

2023-09-14 08:23:08 00

古董商流行一句话: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这个意思很简单,只要手里的古董出手一件,就可以够你用几年的。这句话对于下面要讲的这位老人是非常合适的,因为他只是一个无心之举,便轻松赚得了一辈子吃喝不尽的高价。只是很可惜,这位老人的名字我们没办法知道了。想来玩古玩的人都很清楚,财不露富,东西再好,赚得再多,

古董商流行一句话: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这个意思很简单,只要手里的古董出手一件,就可以够你用几年的。

这句话对于下面要讲的这位老人是非常合适的,因为他只是一个无心之举,便轻松赚得了一辈子吃喝不尽的高价。

只是很可惜,这位老人的名字我们没办法知道了。想来玩古玩的人都很清楚,财不露富,东西再好,赚得再多,都不能随便炫耀。

广告
胆小者勿入!五四三二一...恐怖的躲猫猫游戏现在开始!
×

这位老人本身就是一名文玩爱好者,有事没事就爱转文玩市场。不过,不管是北京琉璃厂还是潘家园,或者是花鸟市场,都不乏这样的人群。

怎么说呢?老北京人都清楚,捡漏这种事在建国的前三十年是屡见不鲜的,这和时代发展以及北京古都的自身现实分不开关系。

老人也是如此,平时就喜爱些有历史气息的“玩意儿”,20世纪60年代的生活也没太多选择。所以,没事去文玩市场转一圈,那就是最有趣味的事。

结果,这一天老人在琉璃厂附近的一个小地摊上,看中了一块盖有多处红章,却并不为摊主所在意的破布。

广告
从秘书起步,十年内无人超越,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成就一段传奇
×

这种时候,老人的第一想法就是这块东西有来头。不过,以捡漏者的心理,自然是要万分小心的:有可能是摊主诱进策略也说不定。

为此,老人仔细地看了看那块破布,上面的红色盖章有些来头,只不过为什么要盖在几行并不起眼的字迹上呢?

最终,老人虽然没弄懂,但大胆地与摊主侃起了价:5块钱卖不卖?不卖就算了,也不是啥稀罕货……

得,摊主肯定也是个不懂文玩的人物!

当然,在那个年代,5块钱也不算少,对一般的工薪阶层而言,5块钱就是半个月的生活费了,买白菜可以买几百斤。

在这样的情况下,摊主一副忍痛割爱的样子:拿走拿走。

于是,这块破布就被老人带回了家。只不过,他还是不懂这块破布是个什么来路,但他很仔细地将布放进了盒子里,收藏起来了。

一晃,时间到了70年代末期。老人依旧在文玩圈里混迹摸打。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带着一位叫徐邦达的收藏家来到自己家里。

这就是所谓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爱好文玩的人,最喜欢的就是结交有相同爱好的朋友,然后走街串户地到各家去畅聊。

其实很简单,一是结交朋友长见识,二是采风探路找机会。文玩这种东西,越是不经意,就越能遇到大惊喜。

徐邦达肯定也没有想到,就是与老人偶尔聊起文玩这点事,便被带回家看他的收藏了。

不过,在所有的东西当中,他唯独看中了老人多年前花5块钱买下来的那块破布。

打开来仔细看了一遍,上面的红色印章竟然有乾隆的,这不是大惊喜吗?也直到这个时候,老人才知道,这块破布不是破布,而是临摹的王羲之的《平安帖》。

但是,当时徐邦达也不能确认这会是王羲之的真迹,虽然上面有乾隆的印章,可事实上它流出了宫外不说,还被当成了破布卖掉了。

这说明了什么?它很可能就是一幅赝品。

不过,文玩界讲究的是追根究底,徐邦达将信息透露给老人之后,他们对此进行了各方面的鉴定。

最终,结论出来了,这块花了老人5块钱的破布虽然不是王羲之的真迹,但它自出唐宋之前的名家之手,价值极高!

到底是唐宋时期的哪位名家呢?很难确定。因为它的年限摆在那里,但没有确定的出现时间。根据印章来看,上面没有宋朝的印章,应该是唐朝产物。

但从风格、手法方面来看,这幅临摹又具备了宋朝名家米芾的特色。所以,有的专家觉得有可能是米芾真迹。

其实,不管是唐朝的还是宋朝的,它本身文物的价值是不会改变的,更何况还曾被乾隆所收藏,并在上面进行了盖章,这就是它真实的价值所在。

那么这时问题就来了,既然是如此有价值的文物,而且还被乾隆收藏过,那为什么会流落到宫外,且被当成了破布处理呢?

这点事自然是翻不到史料的,也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出处。但对于专门研究古玩的专家们而言,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

首先,这幅作品是乾隆看走眼了,虽然他收藏过,但当时肯定是被当成王羲之真迹来收藏的,从其对作品的评价就可以看得出来。

只不过,乾隆应该不知道,自己看走眼了。这块破布并不是王羲之的真迹,但它的实际价值在今天一点也不低。

其次,晚清时期宫内混乱,宫人偷盗之事频出。也正因为如此,这块破布便在晚清时期被宫中太监、宫女之流偷出宫外了。

当然,他们不知道这块布的真实价值,但以当时的情形,大清王朝日渐衰败,而宫内人员的待遇也不断下降,能偷一点东西出来变卖,折点现,那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事实上,在晚清时期,宫内太监、宫女偷主子东西出来卖钱的事太多了。也因为如此,各种真文物,好东西,都如同白菜一样被变卖出去。

这幅《平安帖》应该也是如此,被宫内人员当成个破画卷,甚至是破包袱皮就给顺出来了。给点钱就可以卖,对他们而言,出手才是钱,不出手的都是累赘,一旦事发,后果严重。

如此一来,一件好好的“玩意儿”就这样被沦落成破布了。

有意思的是,它还被老人只花了区区了5块钱便买到手,并在他家一呆就是十几年。

可见,好事多磨这种说法是非常讲究机缘巧合的。老人有幸遇到徐邦达,而徐邦达又有幸看到这块破布,它的命运便再次被改变了。

后来怎么样了?当然是破布以一鸣惊人的现实横空出世了。

老人大概是缺钱了,也可能是出于文玩爱好者的本意,最终将其拿了出来拍卖。

没有想到的是,它竟然被拍出了3.08亿人民币的天价。

这也算捡漏界的天花板了,只能说老人太幸运了,当然,这样的事在古董界真的越来越稀少了,可不要觉得自己也能捡到。

联系电话:400-888-9999 联系传真:400-888-9999 E-mail:xxxx@admin.com
(c)2008-2020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