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的大批象牙,自出土以来,一直“活”得颇不容易。
它们目前被保存在恒温恒湿的冷柜里,每周都要做一次除菌清理,预防对象牙有害的微生物过度滋生。
冷库内的湿度极高,模拟象牙出土前的饱水环境。这样的湿润环境虽然有利于古代象牙已松脆的质地继续“凝结”成形,却也同时给微生物提供了有利的繁衍场地,所以才要定期除菌、防霉。
三星堆祭祀区遗址自2020年3月启动发掘至今,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中先后出土了700多根完整的象牙,每一根的提取都是小心翼翼:先覆盖一层保鲜膜,然后用医用的高分子绷带缠好,就像在处理一条条已经骨折的腿。
三星堆8号坑中密密麻麻的象牙
这些已被埋藏3000多年的古老象牙,实际上比断掉的腿还脆弱。它们内部的有机质几乎已全部降解殆尽,主要是靠外部的泥土和内部水分的表面张力在勉强维持形态,一旦失去水分,很快就会碎成粉末。
因此,与其他出土的青铜器、玉器、金器、石器、陶器等相比,三星堆的象牙保护与展示是一大难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化科技与现代服务业”重点专项“出土饱水象牙脱水加固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正式启动。今(11)日下午,各单位代表和专家在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新建成的成都考古中心举行了实施方案咨询会。
会议现场
该项目是四川省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领域申报成功的第一个国家级重大专项,项目团队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牵头,联合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荆州文保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四川大学等9家优势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同推进。
来自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的绿色化学工程专家赵志军告诉记者:此前对象牙的加固和修复多是用化学的手段,而他们正在试着用一种微生物诱导钙化的方式,加上让象牙内部形成更为天然和有韧性的加固材料,使得象牙内部的空隙与小裂缝得到修补。
考古人员在提取包裹好的象牙
“化学的手段更适用于无机物如陶瓷和石器,生物的手段则更适用于含有机物的文物,如象牙和骨骼。”赵志军说。“重点是让已经质地酥脆的象牙,在恢复一定强度的同时,更要具备一定的韧性。”
他们目前正用贝壳做实验,通过加入蛋白质、多糖和纤维等生物质,让有机物与无机物混合,在无生命的结构里,填充进有“生命”的内容,让它们重新“活过来”。
赵志军以被地震震裂的山体举例:“构成山体的岩石的是无生命的,它们会裂开,但假以时日,裂开的山体还可以自然修复,就像愈合的伤口。弥合这些裂缝的就是不断生长的微生物和植物。”
2020年,震后三年的九寨沟美景重现(视觉中国)
实验目前已取得了初步成功,赵志军和他所在的团队计划于明年6月去三星堆基地,在现场对象牙展开修复。效果理想的话,这批来自3000多年前的古老象牙,将成为国内首批以生物技术成功修复的“新生象牙”,至少可以在脱离“高保湿”冷柜的自然环境下保持数十年的良好状态。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四川省文物局局长王毅在项目启动会上表示:“本次‘出土饱水象牙脱水加固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的顺利启动,预示着我省在该领域研究中、在解决实际困难中又迈出了一大步,对于引领推动全省文物科技创新也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编辑 乔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