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金融业是一个听上去高大上的行业,又因为如今是一个互联网时代,再加上《华尔街》之类的商战电影的上映,仿佛每一个从事金融工作的人,都有了一种无形的逼格,事实上真是如此吗?肯定不是。
其中流传最为广阔的便是股神巴菲特的故事,炒股这种事情,低价买入高价卖出,一股“空手套白狼”的感觉扑面而来,但金融界真有这么好混吗?肯定也不是,至于为什么,我们下面再细聊,而今天的故事,也是一个有关金融的故事。
在1957年,有一位老人购买了信用社6元股金,直到64年后的今天,这位老人究竟能过赚多少钱呢?有些人肯定会觉得,都过去这么久了,那个时候的6元钱也不是如今的6元钱可比,老人的家人肯定都赚翻了吧?但事实依旧不是如此。
先说个意简言骇的结论:金融有一点跟做生意不同的是,做生意的逻辑不复杂,你赚了就是赚了,没赚就是没赚,但在金融的世界里,你赚了也不一定是真的赚了,你亏了也不一定就真的亏了。
回到上面的问题,如今金融这个专业也是一个非常热门的专业,但从事过金融这一行的人都表示:如果不是家境殷实,或者不是顶级学霸,那么就尽早换专业吧。
这话不一定百分百正确,但也确实体现了如今金融行业的一个现状。
而且如今很多金融的工作人员,更像是一些微商卖家,每天都尽可能地变着花样让别人办信用卡,再或者就是买他们的理财课。
更何况,如今的人也没那么好骗,说着自己都可能不信的话,去忽悠一些智商不低的人,这本就是一种魔幻。
有人会问,这难道不是销售吗?跟金融又有什么关系呢?但遗憾的是,这还真就是金融行业大部分从业者的现状,而大家想象中的金融销售者,大概就是那些每天分析着股市的人,但更遗憾的是,这群人的现状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就好比:你突然想到了一个赚钱的方法,但其实这已经是别人用烂了的方法,再或者就是根本行不通。
以上情节,就是金融行业每天都在发生的事。
当然,这也并不是说金融行业不好,没有一个行业是绝对的好,只不过千万不要把它想得高大上跟舒服,一旦对职业有着美好的幻想,很有可能就是痛苦的开始。
回到利息那个问题,在五十年代,6元钱大概相当于现在500块钱的购买力,而当时这位老人的想法也很直接,就是想着如今将6元钱存进去,若是自己去世了之后,利息跟本金还能留给自己的孩子。
一转眼便是到了64年后的今天,老人的后代找到了存折,打算去银行去提取这笔钱,结果一查询才发现,只有17.309元,利息跟报本金都是没有毛病的,只不过就是6元钱原封不动地在增加利息,结果到了今天还是雷打不动的6元本金以及10来元的利息。
这其中的道理也不难深究,因为银行是无法左右外界的购买力的,倘若你带着如今的100块回到50年代,那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购买力,但问题金融的世界里,时间是一种没法逆转的东西。
毕竟是金融,谈假设确实没意思,当然本金在当时就是6元,几十年后翻了差不多3倍,从利息的信息逻辑上来看,这可能还真是没毛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