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是人体中最大的长管状骨,属于自由下肢骨,位于大腿,是人体最长和最结实的长骨,其长度约为人体身高的1/4,股骨是大腿的骨性结构,近端与髋臼构成髋关节,远端与胫骨近端及髌骨形成膝关节。
骨性解剖临床上将股骨分为两端一体, 近端为球样股骨头,与髋臼形成髋关节,向下延续为股骨颈。是老年骨质疏松者最容易发生骨折的地方。
股骨体为股骨干,向前外轻度弯曲。股骨远端为股骨内外侧髁,并形成股骨滑车,与胫骨平台及髌骨形成膝关节。股骨内外侧髁间的小窝是髁间窝,与膝关节交叉韧带结构关系紧密。膝关节是骨关节炎好发部位。
股骨干是指股骨转子下至股骨髁上的部分。股骨干有一个轻度向前外的弧度, 有利于股四头肌发挥其伸膝作用。股骨干表面光滑,后面有一条隆起的粗线, 称为股骨嵴,是肌肉附着处。股骨干的皮质厚而致密,骨髓腔略呈圆形,上、中1/3的内径大体均匀一致,下1/3的内径较膨大。
股骨颈与股骨干交界处有两个隆起,上外侧的方形隆起为体的夹角称颈干角,约为120~130°,颈体交界处的外侧,有一向上的隆起,叫做大转子,其内下方较小的隆起叫做小转子。大转子是重要的体表标志,可在体表触及。股骨下端有两个膨大,分别称为内侧髁和外侧髁,两髁前方的关节面彼此相连,形成髌面与髌骨相接构成髌股关节,两髁侧面最突起处称为内上髁和外上髁,都是重要的标志,在体表可扪及。
2.周围组织解剖
(1)肌肉:股骨干周围由三群肌肉包围,其中以股神经支配的前侧伸肌群(股四头肌)为最大,由坐骨神经支配的后侧屈肌群(腘绳肌)次之,由闭孔神经支配的内收肌群最小。
股四头肌是人体最强壮的肌群,它位于大腿的前侧,几乎占据了大腿前侧的3/4,是由四块独立的肌肉组成: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这四块肌肉的起点不同,但拥有共同的止点,在下方汇成股四头肌肌腱包绕髌骨,止于胫骨粗隆。股四头肌的作用是维持膝关节稳定,行走奔跑。
腘绳肌就是大腿后侧的肌群,包括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长头,腘绳肌与强有力的股四头肌相对应。股二头肌长头,半腱肌,半膜肌起于坐骨结节,股二头肌短头起于股骨粗线。股二头肌长头和短头止于胫骨外面于腓骨,半腱肌,半膜肌止于胫骨内侧髁。股二头肌长头,半腱肌,半膜肌收缩动作是髋伸展和膝屈曲,股二头肌短头收缩动作是膝屈曲。它收缩的主要功能就是屈膝和后伸髋关节,是维持膝关节稳定性,尤其是防止胫骨过度前向错动的重要动力性稳定结构。
神经血管:坐骨神经和股动脉、股静脉,在股骨下1/3处紧贴着股骨下行至腘窝部,若此处发生骨折,最易损伤神经和血管。3.常见损伤
股骨干骨折临床上较为常见,多由高暴力所造成,以股骨干中部骨折最多,骨折后断端移位明显,软组织损伤常较重。损伤暴力多为直接暴力,其骨折多为横断或粉碎性;间接暴力所产生的杠杆作用、扭转作用亦能引起骨折,其骨折多为斜形或螺旋形骨折。
股骨干骨折属不稳定性骨折,骨折移位的方向,除受外力和肢体重力的影响外,主要是受肌肉牵拉所致。
股骨干骨折的诊断
1.临床表现
(1)病史:有明显的外伤史。
(2)症状体征:伤后局部肿胀、疼痛、压痛、功能丧失,患肢出现缩短、成角或旋转畸形,有异常活动,可扪及骨擦音。
2.影像学检查
(1) X线检查:拍摄股骨正侧位X线片,可显示骨折的部位、类型及移位情况。
(2)血管B超、DSA检查:考虑有血管损伤时需做的检查是血管B超或血管造影(数字减影DSA),有确诊意义。
一旦发生骨折,出血是它的首要问题,有可能合并局部的血管和神经损伤
。治疗股骨干骨折,需要多方面。首先诊断骨干骨折以后,要调整患者的身体状态,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补充血色素,以完成手术。
骨折复位功能锻炼,以下肢的屈伸活动为主,待患者股骨状态相对稳定以后,可以行负重功能锻炼。但是因为它是以皮质骨为主,它的愈合时间相对较长,骨折愈合最长可以达到2到3年。但是股骨干骨折愈合相对良好,一般很少残留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