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好奇过自己去世后,身边会发生什么事吗?
哦,你还年轻。
那你考虑过,父母与世长辞后,你会用什么态度面对吗?
相信多数人会有这样的想法:一定要将父母风光大葬。
他们辛劳了一辈子,一辈子都在替我们做决定。如今他们不在了,作为子女,这次一定要自己做决定,让他们风风光光地走。
让父母风风光光地走,才对得起你的良心。
闭上眼,跟随着意识,你来到了那一天。
父母年老,撒手而去。
你看着殡仪馆里的骨灰盒,价位一个比一个贵,心里一惊。
但是,再三思量后你还是选择了一个稍微贵一点的。
理由很简单:隔壁的张三比你还穷,父母去世,他也没选择最便宜的,父母养活了你一辈子,你不能省这笔钱。
一定不能让别人看扁,让别人觉得你不孝。
这时,你发现身边一位先生连最便宜的骨灰盒都没有选,用一个塑料袋就把父亲的骨灰装走了,你心里又是一惊:怎会有如此不孝之人?
回家后,你把此事告诉隔壁张三,然后张三把此事传到了全村。
所有人都在骂那个用塑料袋装父亲骨灰的人,真不孝。
他真的不孝吗?
睁开眼,你从意识中醒来:真有这样的人吗?
真的有。
一位89岁的北大教授去世了,老教授生前酷爱学术、知识渊博,一生勤勤恳恳。
殡仪馆内,伴随着家属的哭泣,工作人员将教授的遗体进行了火化。
在挑选骨灰盒的时候,教授儿子怔了一下。
殡仪馆的工作人员为他介绍:
“骨灰盒一共有高中低三个档次,最低档次7000元。”
他明白,骨灰盒是木头材质,成本根本要不了多少。
觉得太昂贵,就问对方有没有比这个更便宜的。
工作人员很不耐烦地说:
“这已经是最便宜的了,都没有跟你说几万块钱的,你不会连个好一点的骨灰盒都舍不得给父亲买吧?”
教授的儿子,是一位学识渊博、三观正直的博士。
同时,也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孝子。
父亲生前,一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父亲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减少工作时间,带着父亲四处观景、尽最大可能地陪父亲走完了剩余的路。
面对此情此景,头脑清醒的他,做了一个让多数人吃惊的决定。
转身从后备箱里拿出来一个黑色塑料袋,把自己父亲的骨灰装了进去,然后离开了。
他决定,去别处寻一个更合适的。
这一行为,惹来殡仪馆司仪一顿臭骂:
“亏你还是北大教授的儿子,你学的文化都跑哪里去了?你这是不孝啊!”
殡仪馆其他工作人员,也看得目瞪口呆。
在殡仪馆谈价谈不成扭头就走的,还是第一次见。
气急败坏的工作人员,随后把视频发到了网上,并配文案:
“教授走得凄凉,儿子不孝顺,竟然用塑料袋装父亲的骨灰。”
视频发到网上后,居然反转了。
本以为网友会和他同仇敌忾,可没想到的是,大家早已对殡葬业不满已久。
网友觉得工作人员生气不是教授儿子不孝顺,而是因为没挣到钱。
下方评论是清一色的:
孝顺不是买一个贵的骨灰盒,而是活着的时候好好孝顺。
床前一碗水,胜过坟前万堆灰。
父母生前,你对他们不好,死后就算是用古董罐子装骨灰,又有什么意义呢?
多数人从没考虑过自己是否真的孝顺,他们最在意的是别人眼中的自己“孝不孝”。
豆瓣评分9.2的电视剧《天道》中有这样一段情节:
丁元英的父亲突发脑出血住院,这个病非常难治,就算治好也只能成为植物人,而且救治过程中,病人也十分痛苦。
听医生讲述后,丁元英问了一个让全家人都惊讶的问题:
医生,我怎样才能让我的父亲死?
医生说:目前我们国家还没有安乐死的立法,医生是有职业道德的,只要病人没有死,只要病人的账上还有钱,我们就必须救人。
站在旁边的大哥愤怒地说:
“我是长子就应该听我的,就算确定是植物人,也不能拔管子。我不想让别人戳着脊梁骨说我们不孝顺,别说家里还有点钱,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保住爸的一口气。”
丁元英说,我下面说的话只针对我自己。如果我孝顺的口碑是以我父亲的痛苦和尊严为条件,我就不知道我是个什么东西了。
这集刚播出,就引发了无数网友讨论。
按照世俗的理解,在父亲病危的时候说出“拔管子”这种话,是大逆不道、大不孝。
那么,丁元英真的如同大家所想的不孝顺吗?
在丁元英看来,如果用一大堆医疗器械维持老人一段生命,结果还是死亡,并且过程无比痛苦,那还不如让老人早点结束痛苦,安静而有尊严地离开。
大哥的做法,其实是很多人的想法,只要老人还有一口气在,就算砸锅卖铁也得治。
如果不治,心理上过不去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是怕别人说闲话,落下个不孝的名声。
所以他们要想尽办法留下老人最后一口气,不管老人愿不愿意,是否痛苦,是否有尊严。
当靠着一堆医疗器械维持生命的老人还是离开后,别人提起来只会夸赞:
“大儿子真孝顺,为了让父亲多活一段时间,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那么,这是真正的孝顺吗?
与其说是孝顺,倒不如说是为了让别人以为你孝顺。
归根究底,这种孝不是心甘情愿的。
当你不是心甘情愿尽孝的时候,这种孝顺就会变成一种作秀、表演。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曾经看过一个民间故事:
老胡两口子过了大半辈子的苦日子,含辛茹苦把三个儿子拉扯大了。
儿子都娶妻生子,各立门户。
头几年,老两口还能帮三个儿子干点农活,哄哄孩子。
随着年龄增大,老两口活干不动了,三个儿子也就轻易不上门了。
这天,老胡跟老伴说:“好几年不见这几个儿子了,咱俩去看看他们吧。”
老伴也着实想儿孙了,就同意了。
老两口相互搀扶着先去了大儿子家,对儿子儿媳说想吃葱花油饼。大儿子听了扭头就走,大儿媳也寒着脸:
“几天没下雨,葱都旱死了。葱花油饼吃不成!”
老两口饿得肚子“咕咕”叫,两步一喘地来到了二儿子家。
他们看到门前菜园的韭菜长得怪好,就对儿子儿媳说想吃韭菜盒子。
二儿子推说有事,起身走了。
二儿媳连摆摆手说:
“吃不成,吃不成。下了几天雨,韭菜怕涝,淹死完啦!”
老两口饭也没吃,带着一肚子气去了三儿子家。
隔着老远,老两口就闻到了香喷喷的肉包子味儿。
正在蒸肉包的三儿媳看到他们,冲着老三说:
“快找个被子,把包子笼蒙上。”
见到此景的老两口,气得红脖子涨脸,眼里噙着泪回家了。
回到家,老胡让老伴找人跟三个儿子报信,说自己回来的路上跌了一跤,得急病咽气了。
报信的人说:老头手头有点传家宝,你们赶紧回去分家业啊!
儿子儿媳妇们得信,跑得比谁都快,一到家就开始哇哇大哭,又是烧纸又是放炮,好一顿闹。
街坊邻居纷纷表示:这几个儿子真孝顺,父亲过世一个个哭得稀里哗啦的。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谁知正哭闹着,老胡从屋里走出来,指着三个儿子大骂:
“一个个哭个屁!葱怕旱,韭怕涝,热肉包子被子罩。活着你们不行孝,死了你们瞎胡闹!孝顺才是传家宝,你们哪个能得到?赶紧都给我滚!”
一番话说得儿子儿媳们面红耳赤,脸上也火辣辣的。
古往今来,孝被认为是衡量一个人品格的重要标准。
活着的时候不愿意尽孝道,死了的时候哭天抢地,这和作秀有什么区别?
可不就是瞎胡闹嘛。
回头看看北大教授儿子的做法,他真的是一个不孝的人吗?
孝顺不是死后高价买一个骨灰盒,走形式给别人看,而是活着的时生活中的点滴关爱。
孝顺也不是当别人眼中的“孝子”,而丝毫不考虑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孝。
孝顺是口渴时的一杯温水、饥饿时的一顿热饭、想念时的一个电话、蹒跚时的一个搀扶。
孝顺并没有那么复杂,无须惊天动地,无须甜言蜜语,只要是你发自内心的关心和感恩,就足够了。
对于故事里的三个儿子来说,孝顺其实就是一个葱油饼、一个韭菜盒子、一笼肉包子;而不是敲锣打鼓、悲痛哀嚎、满城放炮地走形式。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
父母去,人生仅剩归途。
善待父母,及时行孝,人生才不会留遗憾。
点个“赞”,愿子欲养而亲尚在,愿孝顺之人福报绵长。
作者:知否大叔。来源:知否大叔,80后自由写作人。三观比五官正,眼界比目光更宽广;没见过你,但比谁都懂你。读者经授权发布,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