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唯医骨科刘峥嵘:中国骨科的八个现状与五大趋势
来源 | 时时企闻网观
我过去一直从事证券投资,是中国金融市场及互联网行业发展的亲历者。八年前,机缘巧合之下,我重新出发,成为一名创业者,投身于中国骨科医生教育事业。过去八年,作为骨科行业一个还算懂行的“外行”,我深刻感受到骨科产业正在发生变革。
唯医骨科CEO刘峥嵘
中国医疗市场的八个现状:本土化强,产业政策加速落地
中国医疗的本土化属性很强,未来国产化是必然趋势。
纵观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结构,有八大特征值得关注。基于整体经济面貌的特殊性,医疗产业也深受影响:
第一,多期叠加。当前中国处在一个工业化、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共存的时期。30年前中国开始进行工业化建设,时至今日,某些地区仍在建设之中,与此同时,其他地区的信息化、数据化和智能化建设已经后发先至,多个发展时期相互叠加,共同推动产业变革。新消费、电商、汽车等产业的互联网化已经步入深水区,医疗和教育也顺应时代拥抱产业互联网进程。
第二,完整且纵深的产业链。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经具备坚实的制造业全产业链基础,形成了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对于骨科而言,单点式、小而美的模式将不可持续,医生也要有意识地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深度参与到产品研发和生产之中。
第三,文化统一的大市场。以前处于多元文化并存的时期,比如二次元、国风都只能影响特定受众。但是现在网络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得益于信息化、数据化以及平台强大的能力,文化传播不断“破壁”,文化影响力不断放大,这意味着如果某种文化影响力足够强大,极有可能一夜之间影响整个世界。例如抖音海外版TIKTOK很短时间内便在美国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文化影响力。医疗传播亦是如此,在文化统一的背景下,医生如果不重视树立个人品牌,未来将会被淹没在文化洪流中。
第四,多层次、完整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能源、交通、物流和支付等基建推动社会飞速发展。电子支付也深刻影响并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支付宝、微信支付已经进入到公立医院的就诊体系。因为新冠疫情,国家也已经在加速试点电子医保卡。
第五,密度。未来5-10年,中国会成为世界最大的骨科医疗市场,因为中国人口基数多,且能够覆盖到亚太市场。人数超过3亿的中等收入群体亦蕴藏巨大的市场潜力。
第六,传统商业效率低。传统公立医院的运营模式效率低下,医生真正专注于服务患者的时间短、效率低,尚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第七,工程师红利。技术驱动信息化、数据化和智能化的进步,因而工程师是产业变革的核心推动力。但是在中国,工程师相对稀缺,所以人力成本较高,工程师职业处于“红利期”。可以预见,未来医院可能有30~50%的人是工程师,是由他们和医务人员共同支持新型诊疗模式。
第八,产业政策的落地能力。医保资金已不堪重负,国家政策会加速推进医改深化,推行带量采购、DRGs付费等政策,会给医疗产业带来重大影响。医疗形态是由买单方决定,未来医疗的支付方式也会产生变革。商保支付、小额信贷等多样化支付方式进入医疗体系一定会成为现实。
中国骨科产业链的现状:环境倒逼变革,科技助力创新
传统医疗自主改革进程缓慢,但是因为新冠疫情,经济发展放缓、医保基金负担不断加重,国家政策倒逼了医院的变革。
医保政策收紧,国家拨付给公立医院的资金逐年紧缩,公立医院原有的粗放式运营管理难以维系。民营医院的经营环境更是雪上加霜,2020年就诊量仅为公立医院的20%,甚至迎来了倒闭潮。
再说耗材,国产骨科器械的创新乏力,内卷严重,缺乏盈利空间。唯医骨科曾做过一个测算,当前骨科供应链产业的毛利率高达70%-80%,未来三年骨科高值耗材价格预计会被拦腰斩。按照毛利率被压缩到40%以下测算,骨科供应链产业的净利润率在三年后可能不足15%。
还有行业收入分配畸形。骨科耗材利润空间被挤压,医院和医生收入势必会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央行推行数字化货币,非阳光化收入无处遁形。如果不能及时通过绩效机制改革提升服务性收入,未来几年骨科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将大打折扣。
长久以来,公立医院人满为患,缺乏精准分流,造成医疗资源严重挤兑,医生高强度工作却没能真正为患者提供服务。传统的民营医院自身诊疗能力低下,就更谈不上患者就医体验。
此外,当前骨科诊疗全流程尚未打通,术前、术中、术后康复等环节割裂,全生命周期的系统化服务极度缺失,医患之间难以实现高效、合理匹配,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也难以保障。
用科技创新提高医疗运营效率成为行业的共识,变成了产业趋势。
中国骨科产业链的未来:以患者服务为中心,重构骨科医疗新生态
新冠给医疗产业的发展打了一针催化剂。
放眼国际医疗产业,在线/远程医疗突飞猛进,医疗设施建设去中心化加速,24小时穿戴设备很可能在5年内迎来爆发。技术不断发展,构建起全周期、高质量的慢病管理模式。另一方面,险资大举入局医疗,医院集团也收购险企,逐渐形成了医疗全流程的闭环。
反观国内,骨科产业的发展也呈现出五大趋势:
从患者需求来看,患者需要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全生命周期的闭环服务和质优价平的医疗服务。但现实情况并不乐观,中国有手术指征的骨科患者,有近80%因为高昂的费用而无缘手术治疗。所以,高值耗材降价势在必行,冠脉支架国家集采价格下降超过90%就是最有力的印证。
从医生角度来看,如何实现患者精准匹配很重要,这样有助于释放医生精力,让医生专注于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个人品牌,让医生在未来更具有竞争力。
从医院角度来看,如何有效提升医院的运行效率,是医改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国家在医院信息化建设投入大量资源。当然,也有部分有前瞻性洞察的医院,除了探索智慧医院建设之外,已经开始布局数字化的精细管理。
从厂商角度来看,未来骨科耗材进口替代趋势显而易见,数字化营销也会越来越重要。带量采购实施以后,多级经销商的粗放营销失去用武之地,就需要与平台合作,优化创新营销方式。但碍于当前国产植入物多为仿制,没有知识产权,未来厂商与医生的知产转化合作将更加紧密。
从支付方角度来看,全民大数据互联互通和支付结构多样化是必然趋势。这次新冠疫情,中国之所以防控有效,健康码、健康大数据功不可没。疫情期间快速推行的电子医保卡便是全国健康数据互联互通的一个缩影。健康数据互联互通之下,医疗支付在未来也必定呈现出多样性。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职工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商业健康保险、小额贷款等多种保障制度会形成有效衔接,从而改变医疗支付格局。
未来的医疗产业,一定是以患者为中心,医生、医院、器械厂商、支付方都围绕患者服务,所以打通全流程环节是核心,也是未来构建骨科医疗新生态的必要条件。
以患者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增加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降低医疗服务成本被称为医疗产业的“不可能三角”。在当前机制下很难实现,但如果我们共同努力的话,未来5~10年时间,它会成为现实。
唯医骨科希望建立起以患者为中心,打通线上线下医疗体系的诊疗闭环,建立骨科医疗新生态,提供质优价平的医疗服务来普惠大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