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讯

招商分类

推荐文章

当前位置 | 首页 | 行业资讯 | 法规

王华|简评金永福中篇小说集《骨肉》

2023-09-26 19:34:13 00

地域文化中的贵州叙事与高原气质——简评金永福中篇小说集《骨肉》中篇小说集《骨肉》收录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贵州六盘水市文联原主席金永福先生的五篇中篇小说(《骨肉》《匪女恩仇》《父亲》《春晖》《蟒洞惊魂》),文集于2022年4月由中国出版集团中译出版社出版发行。每当读罢掩卷,除了叹服于作家善于讲故事的能力,

地域文化中的贵州叙事与高原气质

——简评金永福中篇小说集《骨肉》

中篇小说集《骨肉》收录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贵州六盘水市文联原主席金永福先生的五篇中篇小说(《骨肉》《匪女恩仇》《父亲》《春晖》《蟒洞惊魂》),文集于2022年4月由中国出版集团中译出版社出版发行。每当读罢掩卷,除了叹服于作家善于讲故事的能力,还常常被作家深切的人民情怀,高扬的现实主义精神,独到的叙事方式和视角,个性化的语言风格,以及浓郁的地域特色所打动。

一、高扬现实主义精神

现实主义不仅是一种创作方法和创作技巧,更是一种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创作“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中篇小说集《骨肉》中所选作品创作时间跨度大,题材丰富,但各个篇章中都能看到作家运用独具个性的艺术语言,高扬现实主义精神,反映时代,关心人民疾苦,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写作,追求着真、善、美相统一的审美理想,传达出作家对人生、对历史、对现实深刻的思考,有其深刻的内涵和思想性,给人以昂扬向上的正能量。

中篇小说集《骨肉》内容丰富,有涉及长征历史、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历史和改革开放中的一些现实社会生活等多种题材,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这些时期中国底层人民艰难图存、奋发向上的历史和动人现实。红色题材小说《骨肉》《匪女恩仇》讲述了红军长征经过贵州发生的感人故事,山水间留下的许多宝贵的红色印记,道出了老百姓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之间的深厚情感。农村题材的纪实小说《父亲》《春晖》真实地记录了“我”作为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从小学读到大学从而参加工作的故事,反映出根植于作家心底的家国情怀。涉及煤矿题材的小说《蟒洞惊魂》敢于揭露改革开放以后一些地方官员和不法商人沆瀣一气为一己私利草菅人命,最后被绳之以法的故事,体现了深切的人文关怀。

金永福先生中篇小说集《骨肉》封面

二、创新独到的叙事方式和视角

作家在创作小说的时候,自始至终只运用一种固定的叙事方式是不存在的,一般会根据故事情节发展的内容与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叙事视角,即便是在同一篇文章中有时也会存在不同叙事视角之间的交替运用。难能可贵的是金永福先生的小说除了能够在作品中熟练巧妙地运用创新独到的叙事视角之间的交替外,他的作品中还充分展现了其创新独到的叙事风格。

在叙述方式上,《骨肉》文集中的篇目除了按照传统的时间顺序的叙述方式外,还采用了倒叙、插叙、补叙、平叙等。《骨肉》中以“阿打谷记不清阿布谷背回女红军是哪一天了。她已经很老了……”这样的句子开头,全篇基本采用了倒叙的手法, 同时倒叙中又插入了补叙,制造了悬念,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匪女恩仇》也基本采用了倒叙手法,第一部分写五十多岁的猴女来给亲人上坟的所见所思,然后引出猴女母亲张桂花年轻时被土匪鲁维货抢上山,猴女出生被生父丢弃,养父杨猎户把猴女养大,猴女杀生父土匪头子鲁维货大仇得报等系列故事。

《蟒洞惊魂》中除采用顺叙写法,还加入了平叙的写作手法,把错综复杂的故事表述得有条不紊。《春晖》一文以“爬上裸露着黄色泥土和路旁堆放着黑色煤块的大山梁子,你一眼就看见了家乡的大田坝……”这样的句子开头,全文采用了难得一见的第二人称的视角,拉近了读者与故事的距离。第二人称视角的小说一般很难把握,之前只在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篇小说中见到一些第二人称视角叙述的段落,《春晖》全篇熟练的第二人称视角叙述方式表现了作家高超的叙述技巧。

金永福先生亲笔签名中篇小说集《骨肉》赠送本文作者

三、个性化的语言风格

文学语言,是文学作品活的灵魂。中篇小说集《骨肉》在语言方面具有通俗明了、生动形象的特点,显示出作家个性化的语言风格。比如,《骨肉》中的“枪子咬着你”“这个挨刀的”“吃杆烟稳到”,《春晖》中的“稀饭放盐,强似过年”“人死饭必开”,《父亲》中的“土高炉就屙不出一坨铁来”等这样的大量贵州口语的运用,让人物形象生动而具有鲜明的个性,使得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老舍在《语言与风格》中说:“小说是要绘声绘色地写出来,所以必须生动。”金永福先生在语言形象方面,所运用的手法很多。他善于通过比喻白描写人的神情,《骨肉》中“他搓着手,站起来又蹲下,蹲下又站起来,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扒瓦老四的眼睛鼓得像两颗马粪屎蛋”这样的句子,让读者不但看到了人物的外形,而且看透了人物的内心。

他还善于从地域方言、俚语、歇后语等语言形式中汲取丰富的活性因子,巧妙熔铸为别具一格的文学语言,化腐朽为神奇。《父亲》中的“棍棒出好人”,《骨肉》中的“人心隔肚皮,饭甑隔筲箕”,《春晖》中的“耗子钻风箱——两头受气”等大量这样的句子,表现出作家鲜明的个性化语言风格。正是这样生动的个性化语言,塑造了特定生活背景里的人物性格和形象,《骨肉》中善良的彝族农民夫妇阿打谷和阿布谷,《匪女恩仇》里睿智勇敢的猴女,《春晖》中勤劳善良的母亲,《蟒洞惊魂》中机智勇敢又执着的石小川等一系列人物均有其鲜明个性,让读者容易辨别。

四、浓郁的地域特色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金永福作为生长于贵州乌蒙山区的作家,贵州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山川地理等为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骨肉》中,讲述了贵州西部山区彝族农民阿打谷和阿布谷冒着生命危险救了红军韦兰,又在韦兰被地方反动土司武装杀害后,用自家的骨肉换了红军遗孤,阿布谷和自己的骨肉都牺牲后,阿打谷把红军的骨肉抚养成人的感人故事。文中对彝族反动土司武装的凶残、被压迫的彝族农民的善良、神秘的彝族民谣,以及奔放的山川风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展示了独具地域特色的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气息,使人物形象更深刻。

《匪女恩仇》中,讲述了发生在贵州山区的一个传奇故事,文中不少诸如“山高路险九道湾,白骨成堆血成滩”“隔河望见一堵岩,岩前岩后桂花开”之类的民谣、山歌的穿插,以及大量像“五月荞洒了一坡的血珠儿”“光秃秃的山峰傲然耸立”“大山林立,蚯蚓般的山路弯弯拐拐,坎坷不平”这样对地方风物的描写具有鲜明的贵州地域特色,强化了小说表达的张力,使之别有风韵。整个文集中这种浓郁的地域文化描写,反映出根植于这块土地上的人的精神气质,这些人物在精神上与他们所处的地域文化紧密相联,让人物具有鲜明的贵州地域特征。

此外,五个中篇小说中的故事均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小说中人物对话大量采用贵州方言、俚语等,让小说人物形象呈现出独特的地域性和鲜明个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六盘水市文联原副主席吴学良说:“金永福是六盘水文学发展史上高高矗立的一座大山,他对六盘水文学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毋庸置疑,这一点,从中篇小说集《骨肉》即可窥一斑而知全豹。

事实上,一个作家的文学版图,跟他个人成长的记忆、脚下的土地、生活的环境是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的。他的文学想象和故事构建,会不自觉地围绕熟悉的故乡以及故乡的山川河流、风物民俗等来展开,从而构筑起一个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学世界。可以说,正是贵州西部乃至整个贵州这片多彩的土地、磅礴的群山、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孕育了金永福小说视野开阔、淳朴雄浑、传奇神秘的高原气质,在当代六盘水文学乃至贵州文学中具有个性鲜明的辨识度。

【作家简介】

金永福,贵州织金人,199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贵州省六盘水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副地级干部。已出版长篇小说《半边户》(贵州人民出版社)、《挂职》 (作家出版社) 、《山晕》(人民文学出版社)、《最后一个土判官》( 贵州人民出版社) ;中篇小说集《汉子》(贵州人民出版社)、《白岩》 (作家出版社)、《匪女恩仇》(广西民族出版社) ,中篇小说选集《大地血魂》(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 ;长篇传记《走出大山》(中 国戏剧出版社) ;古体诗词《边草吟稿》(中国戏剧出版社),长诗《毛泽东之歌》(作家出版社) 、《六盘水之 歌》(大众文艺出版社);传统诗词曲赋选《万境抒怀》;长篇纪实《追梦》。

另有电视剧、戏剧等作品多部。《挂职》获第一届贵州省人民政府文艺奖二等奖;戏曲《伞下情》获第二届贵州省人民政府文艺奖一等奖;电视剧《河这边河那边的孩子》获飞天奖。终身享受贵州省政府特殊津贴,2012年获六盘水首届十佳文艺家称号。

本文作者王华(左)与作家金永福先生(右)

【作者简介】

王 华,贵州盘州人,现居六盘水市钟山区,系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等。现为六盘水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钟山区文联委员、钟山文学沙龙秘书长、钟山区作家协会副主席、贵州乡村公益书院银杏书院主要创办者等。文字散见于《贵州日报》《贵州民族报》《贵州作家》等报纸杂志,有诗文被选入《六盘水市2018年度教学质量监测八年级试卷(语文卷)》,曾被评为六盘水市钟山区文艺界第一届“十佳文艺工作者”等。

联系电话:400-888-9999 联系传真:400-888-9999 E-mail:xxxx@admin.com
(c)2008-2020 DESTOON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